是什么细菌,能引起一系列胃部疾病?
又是什么细菌,可以感染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
更可怕的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正是我们生活的中国。
它的出现,可能会让全家人无一幸免,老人和孩子首当其冲。
在新闻报道中,不乏它的身影——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主角——大名鼎鼎、却又常被人忽视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
超级细菌&Ⅰ级致癌物
胃病元凶——幽门螺杆菌
鼎鼎大名的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一旦感染,它在我们胃部的生活可谓如鱼得水。
(图片来源:《工作细胞》第4集幽门螺杆菌)
胃酸不能对幽门螺杆菌造成毁灭性打击,负责驱除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的白细胞,却会在胃酸中被“酸死”,所以也拿它没办法。
(图片来源:《工作细胞》第4集幽门螺杆菌)
于是乎,幽门螺杆菌开始了快乐地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外部的各种细菌进入也变得畅通无阻。
(图片来源:《工作细胞》第4集幽门螺杆菌)
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但有的人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者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却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
所以,幽门螺杆菌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细菌和Ⅰ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
喜欢欺负老、小
成年人自身抵抗力比较强,有的人可以与幽门螺杆菌安全地共度一生。
但是老年人和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就给了幽门螺杆菌可趁之机。
有研究表明,我国 10 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会达到 40%~60%。
孩子感染后,会导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其他胃部的慢性疾病。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孩子去做检查呢?
当孩子经常出现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便秘等症状时,就需要考虑到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特别是家里有带菌者或者相关病史,更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染?
虽然大部分Hp生活在胃内,但是它在暴露在外界并不会立即死亡,而是变成一种球形的休眠状态,同时抵抗力也会变强,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又可恢复生长,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可以在很多途径感染到它。
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也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可以通过口—口,胃—口,粪—口3种途径,并以聚餐、接吻、母婴等形式传播。中国的饮食习惯和庞大的人口基数造就了它终将是最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国,占据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患者。
那么,每个人都要做
幽门螺杆菌检查吗?
40 岁前:
没查过幽门螺杆菌的,就可以去查一次;
40 岁之后:
建议直接做胃癌筛查,不用单独查幽门螺杆菌;
孩子一般不用查,做好预防,通常建议成年后再检查治疗。比较推荐的检查有:
➊ 吹气检查
碳 13 / 14 呼气试验,需空腹,
检查前,不要吃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
➋ 幽门螺杆菌抗体
需要抽血,治疗后复查不用查抗体。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2.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的人;
3.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4.MALT淋巴瘤患者;
5.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6.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7.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预防很关键
保护自己免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最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预防。
1 餐具消毒、分餐可预防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消毒。
2 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 不要“口对口”喂饭
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
4 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此外,还有一些人幽门螺旋杆菌反复复发,也可能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清除后,残留在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重新进入胃部,再次引发感染。因此,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部分内容来源:育学园
由龙8生物整理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