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脆皮年轻人”一词引发诸多关注,这不单是玩梗,更是对健康的警醒。很多人虽然年纪轻轻,但身体上的毛病可不少。
就在今年《2023 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发布显示,超九成人受胃健康问题困扰。工作压力大、睡眠差、饮食没规律……一系列不良习惯很容易损伤胃部的健康,经常捂着肚子喊胃疼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身体不会告诉你得了胃癌
在日常中,出现胃疼、烧心这些症状时,你是否有担心过胃癌来“敲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40多万例,占全球病例的40%以上。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已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胃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也就是说胃癌的早期症状没有明显症状,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如果有胃病的患者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① 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
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
② 食欲减退和消瘦。
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① 体重减轻、 贫血、乏力。
② 胃部疼痛。
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 恶心、呕吐。
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 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 出血和黑便。
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 时仅有大便隐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 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胃癌一般到了进展期或晚期,才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消瘦、贫血、纳呆、包块、呕血、腹痛、黑便等。如果胃出现上述的不舒服症状,可千万别大意。
胃癌早期没症状
有什么办法早发现
胃癌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在90%以上,发现进展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一般可达50%左右,若在晚期才被发现一般患者的生存率在10%以下。我国胃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与发现时机太晚有直接关系,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胃癌早期没症状,那有什么办法可早发现呢?除了关注身体的症状变化外,不外乎就是定期做检查。
在胃癌筛查的方法上,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① 内镜筛查:
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② 血清学筛查:
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Hp)。
PG主要检测萎缩性胃炎,G-17检测覆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Hp感染患者的血清PG-I或PGR呈降低表达,建议根除Hp后,再做胃癌癌前病变的PG筛查。PG和G-17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胃癌风险提示。
近几年,国内外都推荐“胃功能血清学检查”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再行胃镜检查,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胃癌诊疗指南》都将胃功能检查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Flowflex 卫言平® 胃健康早筛系列,涵盖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可以应用于各级医院检验科、门急诊、体检中心、临床科室等,作为胃癌筛查手段有力支持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行动,助力胃癌的早诊早治工作。
胃癌筛查目标人群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 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虽然有一些随机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被预防的,通过一些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得癌的风险。除了要做到定期胃癌筛查,日常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虽然这条万金油建议说过很多次,但对付任何疾病几乎都适用,必须再重复一遍: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低盐饮食,少吃腌渍、烟熏类食物。
戒烟戒酒。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此外,胃还是一个情绪器官,容易因为负面情绪或较为亢奋的情绪而促使胃肠动力异常,所以保持愉悦心态也是防癌“良方”。